市场行情
冷链进口食品能吃吗?这是顶级权威观点!qq农场怎么升级快
2023-11-15 22:02  浏览:50
5分钟前 最近冷链食品和新冠疫情的关联再一次引爆公众舆论,尽管新冠病毒沾染食品或外包装的概率很低,但总有些消费者感到担心。   冷冻食品或进口食品还能不能吃,如何确保安全呢?我这里整理了5位顶级专家的观点,他们可以说代表了我国食品安全、流行病、消毒和临床医学方面的最高水准。(以下内容为摘录,有少量删减) 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:新冠肺炎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密切接触传播,这是各国公共卫生专家的共识。尽管有证据表明,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,除“人传人”外,还可能“物传人”,但对于消费者来讲,这种感染的机会非常小。目前为止,还没有消费者由于购买、制备被污染的食品而发生感染的新闻报道。 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: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经食物传播的证据,全球确诊报告病例、我国确诊报告病例中,到目前还没发现因直接食用冷冻食品而引起的感染。新冠病毒主要是经呼吸道、飞沫和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的,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。  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:在全国所有进口的冷链食品、货物中,大多数属于污染比较轻的。通常来说,由于污染造成的感染,必须是污染量比较大,同时还需要长期反复接触,才有可能造成感染。所以,在冷链从业人员,特别是物流装卸工中,发现的感染病例就相对比较多一些。   对于消费者来讲,即使是不小心购买了污染的食品,通常造成感染的风险也是很低的,甚至即使是食用了受到污染的冷链食品,通常也不会导致感染。因为一方面食品在煮熟加工过程已经灭活病毒,另一方面新冠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,人的胃酸足够强大将其灭活。到目前为止,也并没有发现过通过消化道造成呼吸道感染的疾病,至少新冠病毒不会。   另外,保存水果的温度比冷冻鱼肉等食品温度高,病毒在保存水果这样的温度下存活时间短。核酸检测呈阳性,有可能是活病毒,也可能是死病毒或病毒片段,不一定代表有传染性。  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: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。感染风险主要是在搬运、操作等环节,并没有发现因食用食品本身引发感染。   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安全有效的消毒,可以实现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,消毒后再接触表面,感染风险是非常低的。但是病毒核酸仍可能存在,如果进行过消毒后,核酸检测仍呈阳性,公众不必过度紧张。   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:到目前为止,中国消费了无数的海鲜,买了无数的东西,我只是看概率,因为买了一件国外进来的东西而被感染——到现在为止一例都没有发生。当这个概率比空难还低的时候,(吃不吃)你自己决定。(这是标准的医患沟通口径,摆事实、风险比较、知情决策,行家。)   其实对于进口冷链食品,我的观点一直是“该吃吃、该喝喝”。但人嘛,总得做些什么才觉得安心,要是啥也不做,就会胡思乱想。所以你看看这些顶级专家的建议… 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:消费者处理食物时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素,即保持清洁(勤洗手、厨房清洁)、生熟分开、彻底煮熟、安全温度储存、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。这五条本来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,但用来避免新冠病毒在食品链中发生交叉污染,也是可以的。 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:烹饪过程要保持清洁、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、生熟分开、烧熟煮透、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。 (食品安全五要点)在采购新鲜食材时,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、眼、鼻。  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:在采购、处理冷链食品时,要保持手卫生,坚持生熟分开。只要我们注意手卫生,吃水果前用流水清洗,应该就不会有感染的风险。  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:公众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时,应首先对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,随后进行手部清洁与消毒。(个人观点:实际到消费者手里的时候,外包装已经层层消毒,因此主要是注意手部清洁)   归纳:其实就是常规的食品安全操作,跟平时没什么两样,无非是强调了手部卫生。   最后再分享一组数据。   全国口岸环节已预防性消毒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1317万件,抽样检测样本1295692个,检出核酸阳性结果47个。阳性率万分之0.36。   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全国冷链食品及包装样品监测抽检结果,污染率为万分之0.48,且阳性主要集中在外包装。   近黑龙江正大食品厂出现的近百人聚集性疫情,其产品外包装9万多份样品9个阳性,阳性率万分之1。   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问“万一呢”,以上数据的意思就是,连万一都不可能。别疑神疑鬼啦!进口三文鱼、牛排、车厘子它不香吗? 日期:2021-01-27  
发表评论
0评